南美洲的世界杯预选赛终于落下帷幕。这种双循环联赛的模式确实让比赛显得漫长,而相比之下,欧洲的预选赛则显得更为简洁,许多小组在四个月内便能完成所有赛事。这自然是因为欧洲球队数量庞大,而南美球队寥寥可数。老实说,以南美足球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常规的大循环赛制或许是最适合的选择。
这一赛制的优点在于,它充分展示了各支球队在过去两年的实际实力和状态。如你表现出色,就不妨在世界杯或美洲杯前先看看你的表现如何。毕竟,作为联赛制,每支球队都有主客场之争,排名结果公平且透明。在欧洲赛事中,有时会有人指出比如西班牙运气好,因未遇到强敌而轻松晋级;但在南美,排名就是排名,没有任何争议,你位列第一便应是第一。
不过要是缺少阿根廷和巴西的“身份证”,似乎也难以反映此赛季的完整图景。
从某种角度看,巴西与扩军后的名额变化也有些关系。假如按之前的4.5个名额计算,巴西是否会在最后一轮敢输给玻利维亚?或者,即使面临这样的窘境,他们是否会如此轻视自己的表现?可能正是由于名额过剩,使得逐渐处于低谷的巴西更容易对自己的糟糕状态掉以轻心,毕竟再差也不会跌到无法进入前六的地步。
当然,尽管南美世预赛的冠军并不会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好处,最多只能强化种子队的优势,以助于抽签时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对于巴西队而言,虽然表现欠佳,顺利晋级依旧才是最重要的。而谁又能说在预选赛中表现不佳的球队,在正赛阶段就必定失利呢?曾几何时,西班牙被视为预选赛之王,却屡屡在世界杯上遭遇失利,而许多在预选赛中勉强晋级的球队却能够在决赛圈成功问鼎。
说到这里,我开始思考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乐趣。在球迷眼里,足球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回望本届南美世预赛的最终积分榜,如果你熟悉历史,或许会忽然意识到,有两个细节暗示着巴西在2026年世界杯上的夺冠可能性。
第一个细节是,巴西没能取得第一名。自1994年南美世预赛确立大联赛模式以来,除了本届之外,巴西在历届世预赛中总是以东道主或卫冕冠军的身份出征,唯独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实例尤其引人注目。当年巴西成绩不佳,甚至曾陷入被淘汰的险境,但最终依然以第三名资格晋级,众多球迷评价那支队伍为史上最弱的巴西。但意外的是,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在世界杯中奋起直追,最终夺冠。
因此,如今的巴西在世预赛中同样没有取得第一,甚至连前三都未能进入,这无疑刷新了他们的最低纪录。不过,换个角度思考,这是否意味着巴西能够像2002年那样发起惊天反弹?
第二个细节则是在于厄瓜多尔获得了第二名。在1994年之后的历届南美世预赛中,厄瓜多尔仅在2002年拿过一次第二。作为非传统三强的球队,厄瓜多尔在预选赛中高居亚军,无疑是南美足球历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观。恰恰在厄瓜多尔强劲的时候,巴西也迎来了他们的世界杯冠军。
综上所述,这两个细节不谋而合指向了2002年。他们的巧合或许只是一种娱乐,背后并没有什么确切的逻辑。考虑到巴西如今的实力,创造奇迹的可能性的确不大。也许,巴西真的让全世界的球迷等得太久了,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解析历史的偶然,试图得出它们夺冠的结论。
期待2026年世界杯中的精彩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