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6日英超布莱顿与曼联比赛的最后时刻,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裁判员吹响终场哨后,VAR介入,裁判员亲自观看回放后改判球点球,而曼联凭借着这例“比赛结束后”的球点球完成了绝杀,这次判罚也造成了巨大的争议。那么这样的改判究竟符合规则吗?本篇通过《足球竞赛规则》 2020/2021来解读一下这例判罚。
首先回顾此次事件:第96分30秒,马奎尔头球攻门,随后球在经过布莱顿球员莫派的手臂折射后飞向球门,被布莱顿球员在门线上将球顶出,当值裁判员克里斯·卡瓦纳随即吹响了终场哨。随后,卡瓦纳指向耳机示意VAR介入,然后亲自到场边查看回放后判罚莫派手球犯规,判给曼联一粒球点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手球无疑是个犯规动作,因为莫派的手臂在触球时使身体不自然地扩大。
那么至于最为关键的一点——终场哨响后改判是否合规,来看规则:
IFAB《足球竞赛规则》2020/2021 第五章 - 裁判员
如果裁判员本人,或经其他比赛官员建议后意识到恢复比赛的方式的决定发生错误,而比赛已经恢复,或裁判员已示意上下半场 结束 ( 包括加时赛 )并离开比赛场地,或已经中止了比赛,则不可更改该决定。 但如果在某半场比赛结束时(*注意: 这里用的词为“the half ” ,并未特指上/下半场,故对上下半场均适用),裁判员离开比赛场地前往裁判员回看分析区域(RRA),或要求队员回到比赛场地,则针对该半场比赛结束前发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判罚决定仍可以更改。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裁判员吹响中场哨/终场哨且已经离场,那么此前的判罚便无法更改。但如果吹完中场哨/终场哨后离开场地去看回放,或者离开场地去叫球员回场,那么此前的判罚还是可以更改的。所以本次VAR介入以及最终裁判员改判球点球均合规。
还有很多球迷有这样的疑问,那既然规则如此,裁判员岂不是可以在结束后通过回看从而改变结束前的任何判罚了?当然不能。框出部分的下文以及竞赛规则中的VAR章程都提到了回溯的时效性,也就是只能回溯到上一次从死球状态恢复后。就以这次手球为例,如果手球后当值裁判员未判罚犯规,且VAR未介入,随后球出边线形成死球,界外球掷出,比赛恢复,那么在这之后无论如何,VAR都无法介入去提醒裁判员此前有球点球漏判。
展开全文
IFAB《足球竞赛规则》 2020/2021 VAR章程(节选)
虽然这样的改判合规,但无疑会引起球员及教练员的强烈不满。英超VAR解读中也提到,“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半场结束前的最后时刻,如果可以的话VAR应立即通知裁判员有可能要进行回看,从而裁判员可以吹停比赛或延迟开球,避免在半场结束后再进行VAR回看。”但在本案例中,当值裁判员在手球发生后便立即吹响了终场哨,没有给VAR留任何的反应时间,从而导致了终场哨后改判的情况出现。
卡瓦纳如此迅速地吹终场哨也是因为当时比赛已经进行到第98分半,而原定的补时仅有5分钟。不过考虑到此前伤停补时过程中进球庆祝等事件所耽误的时间,裁判员将补时延长1分半也是可以接受的。(规则中明确表示第四官员举牌示意的补时时长为伤停补时阶段的最短时长,裁判员有权视情况延长补时的时长。)
IFAB《足球竞赛规则》2020/2021 第七章 - 比赛时长
在2017/18赛季末,德甲赛场上也出现过此类改判。第30轮美因茨与弗莱堡的上半场比赛结束后,经VAR介入,当值裁判员吉多·温克曼将双方球员叫回场内,做出球点球的改判,当时同样是半场结束前防守球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手球未被裁判员发现,手球后裁判员直接吹了中场哨。美因茨在“半场结束”五分钟后将球点球罚进,最终2:0击败弗莱堡,这次改判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了当赛季德甲联赛保级的形势。
这次判罚与布莱顿曼联一役最后改判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中场结束,一个是全场结束,但是这两个判例适用的规则为同一条。
编者认为,昨天的判罚过程中布莱顿球员及教练员的反应是值得点赞的。最初手球过后,两队球员围住裁判员对其施压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判罚球点球之后布莱顿的球员没有过激反应,在球点球罚进比赛结束后,布莱顿的队长主动把站在裁判员周围讨要说法的队友拉走,自己上前与裁判员交流,退场过程中也仅有一名布莱顿球员对裁判员表达了不满,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布莱顿球员的体育精神。
试想如果这样的判罚出现在其他某些联赛的赛场上,球员的情绪是否能够在几分钟内得以平息?裁判员和VAR的私人信息在赛后是否还能保密?家人 能否不被骚扰? 是否会被扣上“ 黑哨”的帽子?
最后编者想说,这些顶级联赛的裁判们每年都必须要通过理论和体能测试,这些足球竞赛规则中的条款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这是违背规则的,那么没有任何一名裁判敢做出这样的改判。咱们球迷也要理性看球,没必要从这个判罚出发做出无限联想,或得出裁判业余的结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