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下的篮球火种
凌晨四点的上海体育馆依然亮着灯,23岁的李梦婷正在进行第500次三分投篮训练。这位来自杨浦区的姑娘,正用"比专业队多练两小时"的狠劲,冲击着2026年女篮世界杯的入场券。
"上海姑娘骨子里有种特质——既能在陆家嘴的高楼间穿梭,也能在球场上拼到指甲开裂。"女篮国家队助教张卫平这样评价。
从弄堂球场到世界舞台
在静安区老式里弄长大的王佳怡,至今保持着单赛季87%罚球命中率的CUBA纪录。去年入选国家集训队时,她带着外婆缝的护膝,在更衣室黑板上写了句"石库门里走出的世界杯梦"。
上海女篮世界杯备战数据
- 平均每周战术演练时长:28.5小时
- 核心球员深蹲最大重量:135公斤
- 外线球员每日三分投射:≥800次
当海派精神遇上篮球哲学
教练组创新性地将京剧步法融入防守训练,来自虹口的控卫陈露在热身赛多次上演"蝴蝶穿花"式突破。这种融合东方智慧的篮球风格,让国际篮联技术官员直呼"这是来自黄浦江的魔术"。
随着世界杯预选赛临近,这些姑娘们依然保持着凌晨加练的习惯。她们知道,外滩的晨光不仅照耀着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也将见证中国女篮的又一次远征。